什么是治療指數,它是什么意思?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個話題。首先我們要知道,治療指數是一個綜合評分系統,主要包括五個方面:心理健康、社會適適應、行為習慣、生活質量、體重指數。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具體的內容。在這個評分系統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人的身體健康狀況,也可以看看到一個人的生活方式。那么,如何判斷自己的身體是否健康呢?其實,只要做到這3點,就能知道你的身體是否健康。一起來看看吧。
一:什么是治療指數,治療指數有何臨床意義
概念:為藥物的安全性指標,半數致死量與半數有效量的比值。意義:權衡藥物安全性的指數
二:什么是治療指數?如何測定和計算
1. 藥物:作用于機體,用以預防、診斷、治療疾病和計劃生育的化學物質。
2. 藥物作用:藥物對機體的初始作用,是動因。
3. 藥理學:是研究藥物與機體(含病原體)相互作用及作用規律的學科。
4. 藥物效應動力學:藥理學即研究藥物對機體的作用即作用機制,即藥物效應動力學,又稱藥效學。
5. 藥物代謝動力學:藥理學也研究藥物在機體影響下所發生的變化及規律,即藥物代謝動力學,又稱藥動學。
6. 藥酶誘導劑:凡能誘導藥酶活性增加或加速藥酶合成的藥物稱為藥酶誘導劑。
7. 藥酶抑制劑:一種能抑制某種酶活性的化學物質。它通過控制某種酶的活性,來調節或阻抑某些代謝過程,還可抑制耐藥性細菌的鈍化酶,故可用于某些耐藥性細菌感染的治療。
8. 不良反應:凡與用藥目的無關,并為病人帶來不適或痛苦的反應統稱為藥物不良反應。
9. 副反應:由于選擇性低,藥理效應涉及多個器官,當某一效應用作治療目的時,其他效應就成為副反應。
10. 毒性反應:毒性反應是指在計量過大或藥物在體內蓄積過多時發生的危害性反應,一般比較嚴重。毒性反應一般是可以預知的,應該避免發生。
11. 后遺效應:是指停藥后血藥濃度已經降至閾濃度一下時殘存的藥理效應,例如服用巴比妥類催眠藥后,次晨出現的乏力、困倦等現象。
12. 停藥反應:是指突然停藥后原有疾病加劇,又稱回躍反應。例如長期服用可樂定降血壓,停藥次日血壓將明顯回升。

13. 特異質反應:少數特異體質病人對某些藥物反應特別敏感,反應性質也肯能與常人不同,但與藥物固有的藥理作用基本一致,反應嚴重程度與劑量成比例,藥理性拮抗藥救治可能有效。
14. 變態反應:是一類免疫反應。非肽類藥物作為半抗原與機體蛋白結合成為抗原后,經過接觸10天左右的敏感化過程而發生的反應,也成過敏反應。常見于過敏體質病人。
15. 劑量-效應關系:藥理效應與劑量在一定范圍內成比例。
16. 量效曲線:用效應強度為縱坐標、藥物劑量或藥物濃度為橫坐標作圖則得。
17. 量反應:效應的強弱呈連續增減的變化,可用具體數量或最大反應的百分率表示者稱為量反應,例如血壓的升高,平滑肌的舒縮等,其研究對象為單一的生物單位。
18. 質反應:如果藥理效應不是隨著藥物劑量或濃度的增減呈連續性量的變化,而表現為反應性質的變化,則稱為質反應。質反應以陽性或陰性、全或無的方式表現,如死亡與生存、驚厥與不驚厥等,其研究對象為一個群體。
19. 最小有效量(最低有效濃度):剛能效引起的最小藥量或最小藥物濃度,亦稱閾劑量或閾濃度。
20. 最大效應:隨著劑量或濃度的增加,效應也增加,當效應增加到一定程度后,若繼續增加藥物濃度或劑量而其效應不再繼續增強,這一藥理效應的極限稱為最大效應即效能。
21. 藥物效價強度:指能引起等效反應(一般采用50%效應量)的相對濃度或劑量,其值越小則強度越大。
22. 半數有效量:能引起50%的實驗動物出現陽性反應時的藥物劑量。
23. 半數致死量:能引起50%的實驗動物出現死亡效應時的藥物劑量。
24. 治療指數:通常將藥物的LD50/ED50的比值稱為治療指數,用以表示藥物的安全性。
25. 受體:受體是一類介導細胞信號轉導的功能蛋白質,能識別周圍環境中某種微量化學物質,首先與之結合,并通過中介的信息放大系統,出發后續的生理反應或藥理反應。
三:什么是治療指數?
治療指數的含義比化療指數的含義要更加廣泛。化療是使用化學藥品對病原體引起的疾病的治療或預防。屬于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治療指數是 半數致死量/半數有效量。化療指數則是化療藥物的 半數致死量/半數有效量。 公式相同沒錯,但是他針對的數據是不同的。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