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中旬以來,菜粕市場顯著走弱,菜粕期貨主力合約由此前的3600—3900元/噸區間回落至3200—3500元/噸區間,近期雖有反彈,但整體并不算強勢,豆粕和菜粕價差修復明顯。菜粕走弱除了受到來自宏觀的沖擊及豆類市場的拖累,也與菜粕自身基本面的轉弱息息相關。
在今年菜粕進口并未過多受到舊作加拿大菜籽減產影響的情況下,菜粕需求又因水產養殖啟動偏慢而表現不佳,這令國內菜粕現貨供應并不緊張。此外,6月以來,加拿大菜籽產區天氣整體偏好,這也在不斷強化新作菜籽豐產的預期。
傳統旺季需求減少
供應端,雖然同樣面臨加拿大菜籽舊作大幅減產的制約,但與菜油進口因進口利潤大幅倒掛而同比大降不同,今年上半年國內菜粕進口情況整體較好。數據顯示,1—6月,國內菜粕進口114.63萬噸,較去年同期的93.03萬噸增加23%。雖然菜籽進口量較去年同期下降60萬噸左右,但舊作加拿大菜籽出粕率較往年高出3%,進口菜籽折粕供應減量僅約30萬噸。然而,該缺口部分被直接的菜粕進口增量彌補,另一部分則被國產菜籽進入大榨供應所彌補,今年國內菜粕總供應并未出現同比下滑。
需求端,由于菜粕在飼料中的添加比例彈性很大,企業會根據其與豆粕、雜粕的價差來調整配方,一般菜粕剛需僅存在于水產料中。不過,配方技術進步及特種水產飼料占比提高不斷降低水產配方對菜粕的需求,菜粕在水產投料中的需求也沒有想象中那么剛性。此外,今年南方部分地區出現暴雨洪澇導致水產投苗明顯推遲,對水產養殖形成不利影響,也在一定程度上削減了今年傳統需求旺季對菜粕的使用需求。
圖為2022年1—6月菜粕進口量
蛋白粕走勢受壓制
此前,蛋白粕市場的強勢離不開2021/2022年度加拿大菜籽及南美大豆相繼減產的助推,但隨著加拿大新季菜籽及美豆豐產預期隨良好的生長期天氣逐漸明朗,蛋白粕的多頭市場氛圍逐漸受到抑制。
5月的不利天氣一度拖累加拿大菜籽播種進度,令市場對加拿大菜籽播種面積產生擔憂,但后期播種進度追趕較快,種植面積并未出現損失。雖然加拿大菜籽主產區5月一度偏旱,但6—7月較好的降水改善了加拿大草原三省的土壤墑情,令加拿大菜籽優良率普遍回升至5年均值以上水平,也極大限制了菜系市場炒作天氣的熱情與空間。
在大豆市場,2022/2023年度偏低的種植面積預期,令美豆單產的重要性得以提升,對美豆單產的交易一度被中西部的旱情烘托到極致。然而,隨著近期美國中西部降雨形勢獲得改善,而美豆優良率仍保持在60%左右的較好水平,不斷收窄的天氣炒作窗口,令美豆開始擠出天氣升水,對包括菜粕在內的蛋白粕走勢形成壓制。不只是北美,在2021年大幅減產2000多萬噸后,市場對2022/2023年度南美大豆的復產預期強烈,甚至預計巴西大豆產量將創出1.49億噸的紀錄。若能實現,充裕的大豆供應將可能令包括菜粕在內的蛋白粕價格長線承壓。
綜合以上分析,無論是從近月現實還是從遠月預期來看,無論是從基本面還是從宏觀面來看,菜粕后市均難回歸此前強勢,建議維持逢高沽空的操作思路。(作者單位:中信建投期貨)
?
?來源:期貨日報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