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中旬過后,受菜油、菜粕期貨大幅下跌的影響,國內菜籽期現價格出現明顯回調。不過,隨著國產菜籽逐漸消耗,庫存大幅回落,加之下游產品價格回升,菜籽期現價格逐漸企穩反彈。展望后市,國內菜籽供應偏緊,價格有望維持偏強運行。
國產菜籽余量不足
經過數月消耗,夏收國產菜籽所剩無幾。據調查,截至8月上旬,湖南、湖北兩省的菜籽剩余量不足一成。在安徽、江蘇等長江中下游地區,菜籽剩余量不足三成。據相關機構預計,目前國產夏收菜籽剩余量不足80萬噸。由于下游產品價格反彈,大型油廠壓榨利潤轉正,開始再度提價收購國產菜籽,但因貨源減少,質量轉好,較為適宜儲存,農民并不急于出售,惜售心理較濃。這使得在購銷博弈中農民占據有利地位,油廠和經銷商不得不小幅提高國產菜籽收購報價。
監測數據顯示,上周,國產菜籽價格偏強運行。全國毛菜籽均價為3.27元/斤,較前一周上漲?0.03元/斤,漲幅為0.93%;凈菜籽均價為3.48元/斤,較前一周上漲?0.02元/斤,漲幅為0.58%。分地區來看,湖北、湖南兩省的凈菜籽價格在6860—7000元/噸,四川省的凈菜籽價格在7300元/噸,云南省的凈菜籽價格在6600—6900元/噸,安徽省的凈菜籽價格在6900—7000元/噸,江蘇省的凈菜籽價格在6960—7200元/噸。另外,目前西北地區秋收油菜正處于關鍵生長期,市場預估產量約為65萬噸,由于總量占比偏小,其上市對市場的影響不大。
沿海油廠庫存偏低
受嚴重干旱影響,2021年,我國菜籽最主要的進口來源國加拿大的菜籽產量大幅減產,僅為1260萬噸,這使得該國菜籽出口能力大幅下降。雖然前一段時間我國海關放開了加拿大兩公司向中國出口菜籽的限制,但因該國壓榨需求較好,能夠出口到我國的菜籽數量減少,使得近幾個月以來我國菜籽進口量急劇下降。另外,進口菜籽成本較高,而下游產品價格漲幅相對不高,油廠菜籽壓榨虧損,這也是油廠買船興趣較低的重要原因。此外,俄羅斯9月前禁止菜籽出口,這使得我國失去了一個重要的菜籽進口來源國。
受上述因素影響,近幾個月來,我國菜籽進口量明顯偏少。據統計,6月,全國菜籽進口量為5.4萬噸,月環比減少58.57%,同比去年減少78.42%。1—6月,進口菜籽總量為65.6萬噸,同比去年減少59.1萬噸,降幅達47.4%。由于進口菜籽減少,使得目前沿海油廠菜籽庫存處于偏低水平。截至8月5日,沿海油廠菜籽庫存為17.01萬噸,周環比減少4.99萬噸,為近3年來同期最低水平。
新作產量尚存變數
美國農業部公布的7月供需報告顯示,2022/2023年度,全球菜籽產量預計恢復至8023萬噸,全球菜籽供應將有所緩解。不過,受益于旺盛需求,盡管新季菜籽產量有所恢復,但出口和壓榨需求同比增加,使得期末庫存增加至593萬噸,庫存消費比回升至7.57%,均處于近6年來的次低位置。我們應該注意到,目前大部分主產國的菜籽尚處于關鍵生長期,產量能否達到前期樂觀預期尚存變數。比如,7月初,歐盟委員會將2022/2023年度歐盟27國菜籽產量從前一個月的1810萬噸下調至1790萬噸。
綜上所述,國產菜籽消耗殆盡,農民待價而沽,菜籽價格易漲難跌。然而,進口陳作菜籽數量偏少,對市場影響有限。菜籽供應緊張局面短期難有改觀,菜籽價格有望繼續偏強運行。(作者單位:金期投資)
?
?來源:期貨日報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