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東南大學計算機、人工智能各獲1人杰青 “杰青”作為國內僅次于兩院院士的第二層次高端人才,一向有“小院士”之稱,是科學領域評判創新潛力與學術水平的權威標尺。1995年到2014年,“杰青”中已有142人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60歲(含)以下的166位在內地工作的院士中,86.1%曾獲得過杰青基金資助;54人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杰青”被認為是未來院士的一個主要候選群體。由此“杰青”競爭用相當“慘烈”來形容,一點也不過分。杰青項目全稱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每項資助經費400萬元,其中數學和管理科學每項280萬元;五年為期。優青項目全稱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每項資助經費200萬元,三年為期。“杰青”項目每年資助量由200項增加到315項,“優青”項目由400項增加到630項。歷年杰青競爭最激烈的非計算機(人工智能)莫屬,今年人工智能領域的杰青僅有5人,分別是:東南大學:1人北京郵電大學:1人浙江大學:1人南開大學:1人華中科技大學:1人東南大學由東南大學人工智能學院副院長張敏靈教授獲得。同時東南大學計算機學院陳陽教授也獲得杰青。張敏靈:男,1979年4月生,博士,現為東南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人工智能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人工智能學會機器學習專委會常務委員、中國計算機學會人工智能與模式識別專委會委員、江蘇省計算機學會人工智能專委會秘書長等。自2001年起,張敏靈長期從事機器學習與數據挖掘領域的研究工作,先后以負責人身份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項(其中:優秀青年科學基金1項;面上項目1項;青年基金1項),教育部博士點基金新教師項目1項等,且基于上述項目成果的相關論文已被國際同行他引946次(單篇最高270次)。 論文引用者來自美、英等40余個國家和地區,其中不乏權威學者如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J. Kittler、國際機器學習學會首任主席T. Dietterich等;一定數量的引文發表在重要國際期刊或國際會議,其中包括ACM/IEEE Trans32篇;論文工作得到國際同行一定程度的關注與好評,部分成果被國際同行在論文中稱為“state-of-the-art”、“the first attempt”、“popular”等。陳陽:男,1979年10月出生,博士/博士后,現任東南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影像科學與技術實驗室常務副主任;IEEE高級會員;東南大學計算機網絡與信息集成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常務副主任;中法生物醫學信息研究中心中方副主任;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醫學圖像信息與控制分會副主任委員;中國圖像圖形學會醫學影像委員會委員;江蘇省人工智能學會醫學圖像專委會常務委員;擔任國際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Computational Imaging (TCI)》和《BMC Medical Imaging》編輯、國際期刊《EURASIP Journal on Advances in Signal Processing (JASP)》的“Advanced Signal Processing In Medical Image Reconstruction with Low SNR”特刊的責任主編、國際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medical Imaging》的“Advanced Signal Processing in Medical Image Reconstruction (ASPMI)”特刊的責任主編、中國卓越期刊《Intelligent Medicine》編委和中文核心期刊《CT理論與應用研究》專欄主編。研究方向為:(1)人工智能算法及其應用;(2)計算機視覺;(3)模式識別;(4)醫學圖像成像、分析與處理;(5)醫學信號圖像處理與分析。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智能影像處理;醫療圖像重建與分析三維可視化及病理;低劑量CT成像等。
一: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研究內容怎么寫
以下幾個方面,做好了,就ok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評審程序標書的評議指標及分值課題研究的意義(100分)涉及重要領域的重要問題,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或應用前景研究的背景:國內外目前的研究現狀n存在的問題:提出研究的切入點n研究設想:研究目標及思路n學術思想及創新性(150分)理論創新:新學說或理論n技術創新:技術改進或完善n對國內外研究現狀的了解(80分)廣度和深度:近5年的主要研究進展n研究內容和擬解決的關鍵問題(80分)范圍合適:3-5個內容n重點突出:1-2個重點n關鍵問題選擇準確:1-2個關鍵問題n研究方法及手段(90分)研究的預期目標(70分):明確,可以達到,留有余地。與本項目有關的工作積累(90分)主要研究者的研究背景及經驗:n與本研究相關的前期研究:n已具備的實驗條件(80分)實驗室條件:主要儀器和設備n技術條件:實驗模型的建立,預實驗的結果,關鍵實驗材料國內及國際合作:合作的背景及技術優勢n主要成員6-10名,結構合理高級研究人員(1-2人)n中級研究人員(2-3人)n技術人員及研究生(3-5人)實驗材料費:60-70%n要對申請人及研究項目進行具體的評價:學術水平:已經取得的成就項目的重要性:理論意義及實用價值n實驗條件:能否滿足研究需要主要成員6-10名,結構合理高級研究人員(1-2人)中級研究人員(2-3人)技術人員及研究生(3-5人)1、摘要限400字,因此要特別注意重點突出,防止“頭重腳輕”,即與課題相關的一般性描述太多,而對要研究的東西闡述不夠。2、觀點(推論)一定要明確,非常肯定。3、立項依據中研究意義要爭取開門見山,不要說過多相關但無直接聯系的話,主要是講清楚你發現了什么,準備做什么,怎么去做。國內外研究現狀不必太多,但除了有最新的權威雜志文章以外,最好加入部分國內相關領域專家的新文章,不必故意回避,而且如果恰好碰上這份專家評審,那就更好了。4、最好包括已有工作基礎一節,將已有相關結果以及發表的雜志列上,可以增加可信度。二、研究內容及方案切忌復雜,以免過于凌亂,步驟最好有一流程圖。其實我請教過多位評審專家,一份標書最多看半個小時。三、可行性分析可包括:理論上可行、有預實驗基礎、課題組成員力量雄厚、技術成熟、實驗設備有保障這幾部分。供大家參考:1.研究基礎確實不夠;(對策:猛干一年,發表幾篇高水平文章)2.有好的基礎和思路,但標書在表述方面沒寫好;(找幾份,看人家怎么寫,寫好后請導師、同事把關)3.經常參加全國性同行會議-并作報告,讓評委認識你,認同你。
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臨床研究
中新網上海8月16日電 (陳靜 翟贊京)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骨科楊盛兵副研究員帶領研究團隊,構建了一種新的納米生物材料 GaMOF(即含鎵金屬有機框架納米生物材料),負載抗生素形成納米級藥物膠囊,有望提高臨床細菌感染治療效果,并降低感染的復發。

骨科專家湯亭亭教授告訴
楊盛兵告訴
據悉,該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劃重點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上海市科技啟明星計劃和上海市揚帆計劃等多項課題資助。(完)
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研究年限
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的執行期是3年,面上項目是4年,重點項目是5年。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