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ETF基金選一個公司,一只股票,業績容易暴雷,?如果看好哪一個行業,選擇一個行業,選擇ETF基金,是一個明智的選擇。如果對公司的基本面分析比較了解,選擇行業里的龍一,龍二,或許可以獲得不錯的超額收益。?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一:基金的超額收益是什么意思
近期以來,多數的投資人開始
第三問:規模大了對收益影響有多少?
指數增強與市場中性策略是相同的方法論,區別則是沒用股指期貨或者融券工具對沖。相比于中性策略,不需要考慮股指升貼水或者融券券源等狀況。資金使用率也更高(中性需要預留20%左右資金用以對沖)不輸于股票主觀策略的收益,也不太需要進行倉位控制。
量化領域里指增產品現狀:
指數增強型基金自2015年以來快速發展,2021年上半年發行加速,新發規模超過200億(公募數據)。從結構來看,滬深300、中證500為主流跟蹤指數。2015 年以來每年均實現增強收益,2020年表現尤其突出,中證500增強效果最明顯。從結構來看,滬深300、上證50、中證500 為主流跟蹤指數。從影響產品規模的因素來看,發行時間、跟蹤指數本身、基金歷史業績均影響規模及增速,而與海外規律不同,低費率難以帶來規模提升。
然而截至2021年二季度末,國內量化類證券私募基金行業管理資產總規模10340億元,正式邁過“1萬億”關口,并在同時期證券私募行業4.87萬億元總規模的占比攀升到21%。
在4年前的2017年二季度末,國內量化類私募基金總規模只有約1000億元。從大約2013年國內量化類私募基金行業起步,到目前不到10年的時間,已經承載了投資人“1萬億的認可”,這是量化類私募行業發展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在蓬勃發展的資產管理與財富管理行業,1萬億也是量化類私募行業發展的新起點。
屆時指數增強類產品管理規模也有了很大的突破和發展!
相比于公募指增產品,私募指增的超額收益更高,穩定性好,超額收益的最大回撤也比較低(比如在5%以內)。在選股方面,公募大多采用基本面因子,而私募則更多同時使用基本面(財務數據)和量價數據。
相對而言,當前市場對寬基指數的增強產品普遍都較為認可。
超額收益
指數增強基金的收益
這里的超額收益通常可以進一步拆解為選股超額、T+0超額、網下打新增收等幾個部分。因為各家管理人使用的策略不盡相同,拆分后貢獻的超額收益占比也不一樣。
選股超額收益
通過歷史數據,提煉規律,選出一籃子未來表現優于基準指數的股票組合,這樣就有了選股帶來的超額收益。
目前較主流的做法還是多因子模型。當然有不少機構通過機器學習模型來挖掘因子,使得迭代頻率更高。通過Alpha多因子選股模型,來構建一個具有Alpha特性的股票持倉。一些機構會有中性風控設置(和中性策略相似),讓超額收益更穩健。
基于基本面數據的選股策略,超額收益會落在30%或者40%附近,超額日凈值或者周凈值回撤不會很高,換手率可能是40至80倍/年(如果疊加T+0策略后,產品整體換手就會達到200至400倍/年)
T+0超額收益
所謂T+0策略,即通過高頻股票日內T+0交易捕捉個股日內短時的波動收益。通常具有持倉周期短,高換手率,高勝率的特點。
可行的實現方式是通過與券商場內融券、場外借券,不承擔股票底倉漲跌的前提下,支付固定的券息,對股票底倉進行日內T+0交易。
策略響應時間可能是毫秒級,基于盤后數據、量價數據的動量策略或是使用一些非線性模型。從效果看,頗有快速收割,薄利多銷的意味,一線的量化私募可以實現日凈值最大回撤低于1%,而周凈值幾乎不發生回撤的程度。
投研實力較強的量化團隊都有自主研發的模型和交易系統來實現自動化T+0交易。部分私募會配置日內回轉交易員,采取人工+機器T+0的雙重模式,也有一些私募團隊將T+0業務進行外包(比如給券商部門或者三方專業團隊)。
T+0收益和市場活躍度、波動性呈正相關。一般來說,交投活躍的市場行情,T+0超額收益增強效果會更明顯。但是該策略對底倉和容量有一定的限制。一般長期的年化收益會在10%到15%之間,年換手在200至300倍。(注:如果是市場中性策略,T+0超額收益應該是可以覆蓋掉基差成本)
網下打新增收。量化機構的策略普遍也就是在4-6%的增厚水平
2020年因為制度紅利延續,注冊制改革深入,打新收益創2016年以來高點。2021年網下募資金額與中簽率環比下降,所以網下打新預期收益有所降低。打新收益特別高的年份可以做到12%甚至15%/年,一般情況會在4%或者6%附近。
網下打新資格申請是需要1000萬資產,但實際參與網下打新業務要求單個對應市場6000萬市值。根據最新規定,科創板和創業板網下打新業務不對個人投資者開放了。
其他收益
一些機構也會用期貨策略來對指增產品的收益進行增強,主要策略是獲取期貨貼水收益,或者獲取近遠月價差波動的套利收益。

利用算法交易,在交易執行下單時進行拆單等優化操作,以減小沖擊成本,也是可以增厚利潤的(貢獻約年化6%至8%的收益)。資管規模越大,算法交易的重要性越明顯。一線私募通常會有自主研發的算法交易下單系統。市場上也有專門提供算法交易的服務商(和T+0超額一樣,做不了也是可以外包的)
針對當下市場的部分觀點補充
不同管理人的超額收益由于團隊經驗、策略方法、技術等分化,加上時間的復利效應,已有比較明顯的分化了。
理想的超額收益應該是穩定、持續的,波動較小的,但現實中它并不是一條穩定的直線(斜線),比如市場風格的切換,指增超額就會受到影響。超額回撤其實時有發生,而且,各家超額回撤的時點也不盡相同。
現在各家管理人多多少少都是混合或混頻策略,只是疊加的策略類型(或方法)不一樣。有通過中低頻建底層然后T0來增厚的,也有做混頻不同周期的橫截面alpha,還有單純通過T0來操作的。單純T0的超額還是受到市場流動性與微觀結構影響較大。
目前,市場環境對超額的影響還是最主要的因素。至于單一管理人規模擴大,超額收益是否可以延續,或者頭部管理人規模擴大是否一定會蠶食掉其他管理人的超額,還是沒有太明顯數據支持。
注:有三方資料,指增管理人在協會公布的規模加總,除以滬深兩市平均成交金額(類似「鐮刀韭菜」比)作為衡量規模增加帶來的交易擁擠效應。存在交易越擁擠,獲取超額收益就越困難的情況。
總之,目前市場上的指增產品尚未「內卷」到舉步維艱的程度,一切還需要從長計議!
二:基金超額收益計算公式
在基金公司這都是系統做的,叫績效評估,把業績貢獻中的行業配置、個股選擇、時機選擇等各部分業績貢獻區分開來。具體而言,算出組合實際的各行業的收益,然后和業績基準(比如滬深300)的對應行業的收益進行比較,高出的部分就是超額收益。
三:基金超額收益carry
基金carry是指私募股權基金的核心激勵機制,它反映了基金投資人(GP)和出資人(LP)、GP之間的關系。比如私募股權基金最常見的模式是“2%+20%”,2%是出資人支付給基金投資人2%的管理費,基金投資期滿后,基金收益達到了事先約定的標準后,基金投資人將本金返還給出資人后,還可以獲得20%的利潤,那么這20%就是基金的carry。只要投資者滿18周歲,攜帶有效身份證和銀行卡就能申請開通基金賬戶,基金賬戶可以通過以下途徑開通:證券公司、銀行網點、第三方基金銷售平臺、基金公司網站開通。在這些平臺開通基金賬戶它們之間存在一定的區別:投資者去基金公司網站開通,其手續費相對于其它途徑要低,但是,投資者只能購買該公司發行的基金,購買其它基金需要再開戶,相對比較麻煩;投資者在第三方基金銷售平臺開通基金賬戶,比如,支付寶,與去證券公司開通基金賬戶相比較,投資者不能購買在場內交易的基金;投資者通過證券公司開通的基金賬戶購買基金,需要收取一定的交易傭金,一般是按照萬分之三收取,每筆不足五元的,收取五元。基金申購和基金認購存在以下的區別:基金申購,一般在基金成立之后,而基金認購一般在基金的募集期間,且在認購期內產生的利息等基金成立時,自動轉換為投資者的基金份額,即利息收入增加了投資者的認購份額。基金在認購期間,上市公司為了盡快募集到資金,會進行認購費率打折操作,導致其認購費率一般要低于基金申購費率。基金認購之后,投資者需要等到基金封閉期結束之后,才能進行贖回操作,而基金申購,一般在下一個交易日,投資者才能進行賣出操作,同時,基金認購之后存在較久的封閉期,這會增加投資者持有基金的不確定性風險。
四:基金超額收益怎么看
??不良證券投資。狹義上的不良證券指已發生違約債務或已申請破產的公司所公開發行的股票或債券,而廣義上的不良證券指收益率顯著高于美國國債的企業債券(也稱垃圾債券),以及發行這類債券的企業所發行的股票、所借的銀行貸款及其他負債。(四)走勢策略走勢策略與傳統的對沖理念發生了非常大的偏離,它通過判斷證券或市場的走勢來獲利而不再是將市場風險對沖掉后依靠選擇證券的能力來獲利,而且有時還大量采用杠桿交易以增加盈利。
五:指數增強基金的超額收益是怎么來的
我們都知道風險和收益是正比的,但是不是所有的投資機會都是高風險就有獲得高收益的,合理的配置持倉比例,是提高投資收益的概率方法。
底層資產調整
1)如果自認為是高風險客戶,一直持有高風險的資產,不妨可以配點低風險的資產。
可以從100%的高風險資產中慢慢增加一些固收類的配置,在降低整個組合風險的基礎上,還能提高收益。而且這個盈利體驗肯定要好于滿倉權益資產的過山車。
2)如果是低風險的客戶,可以試著配點權益類資產。
撇開完全持有貨幣基金不說,完全持有債券型基金也不是風險最小的配置,適當的增加權益類資產的配置,使得整體的收益不降反升,而且還會降低風險。
主動被動調整
在基金中,有這樣一個說法,叫“被動基金主動化、主動基金被動化”。
說的是,投資主動基金,我們主要依賴的是基金經理對市場的認識,通過選股和擇時來獲得超額收益;
而被動基金卻可以通過我們自身的主動化管理,獲取超額收益。本篇文章就來探討3種提高指數基金投資收益的方法。另外,選擇主動型基金做定投,主要是看基金經理。
我們知道,無論投資股票還是基金,投資者的盈利
近年來牛市呈現結構性行情,板塊輪動速度快,而很多主動型基金產品的投資主題受限,有可能投資者容易踏空某些大行情。而在熊市或者震蕩期,市場上的財富再分配效應顯著,投資機構風險控制比較強、選股的專業能力得以體現,因而此時很多主動型基金的表現要好于市場整體水平。我沒通過調整主動和被動基金的的比例,也可以獲得超額的收益。
判斷趨勢調整
1)市場跌得多的時候多買基金,市場漲得多的時候多賣基金。
最簡單的道理就是低買高賣,買在低位是基金投資中影響收益最重要的因素。對于基金投資者而言牛市才進場的收益往往是很差的,而熊市進場的收益反而可能比較高。
2)堅持定投
定投可以有效分散市場波動的風險,為投資者帶來更為穩健的收益表現。當然如果投資者從市場相對低位開始定投且定投時間更長的情況下,定投整體收益會更好。
如果你喜歡今天的文章,記得給我點贊,點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